【本會新聞稿】生態公會呼籲環境部重新評估「高異戊二烯排放樹種」清單

近日,環境部向各縣市政府與機關發函呼籲在新種植樹木時避免使用高異戊二烯排放率之樹種,包括銀葉樹、烏心石、楓香、豬腳楠、台灣肖楠、水黃皮、水柳、福木、棋盤腳、野牡丹、土沉香、槲樹、刺桐、鴨腳木及厚殼桂15種原生樹木。針對此一舉措,迅速引發各界的廣泛關注和熱議,生態公會亦有兩點呼籲:


1.降低人為汙染才是根本,莫拿樹木開刀

樹木釋放「異戊二烯」主要是為了保護自身避免高溫及氧化壓力的傷害,其本身無毒且對人體無害。之所以會有造成空汙的疑慮,是因為其在大氣中與氮氧化物反應而生成臭氧;因此,降低及管制工業污染及人為排放之氮氧化物應為首選,而非本末倒置拿樹木開刀。


2.樹木多重效益不容忽視,切勿「見樹不見林」

樹木具有光合作用、氣候調節、生態系服務及視覺景觀等功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存在。而這次名單當中的烏心石、楓香、豬腳楠、水黃皮等原生樹木本就廣泛分布於台灣本島,是林保署早年推廣的平地造林原生物種,也是林保署目前推廣台灣園藝景觀性原生植物。同時,部分樹種亦為其他生物的食物資源及棲地,像是鴨腳木跟紅楠的果實是鳥類、飛鼠與松鼠重要的食物,野牡丹的花朵是許多甲蟲與蜂的重要蜜源,水柳則是琺蛺蝶、黃襟蛺蝶幼蟲的食草植物等等。因此,僅因「高異戊二烯排放率」而呼籲避免種植而忽略這些樹種對生態系統帶來的其他正面效應,是典型的「見樹不見林」。此舉除了造成樹種的汙名化,也可能會對生物多樣性產生負面影響,進而削弱整體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以上呼籲,建議環境部多多考慮,且與相關權責機關及專家學者討論過後再行定奪,切莫倉促公告,造成沒有必要的衝突。


(2024/07/02發出,並附上本會王力平常務理事專文〈原生樹木們與異戊二烯之間〉說明這些原生樹種對於生態系的重要性。)

原生樹木們與異戊二烯之間 

王力平(本會常務理事)

從地球生態的角度或是都市綠化的概念,絕大多數人都會知道這世界上是不能沒有樹木的,不僅是光合作用、氣候調節、生態系服務功能還有視覺景觀功能等,所以除了自然環境中有很多的樹木,人們高密度集中的都市環境,也保留了許多空間,例如公園、校園與部分道路,種植樹木。


然而有一些樹木行光合作用會排放「異戊二烯」,屬於揮發性有機物質,具有一定程度抗氧化、殺菌功能維持樹木本身的健康,尤其氣溫達35℃以上排放量會明顯升高,因此環境部發文要求要避免種植15種原生樹木,這是典型見樹不見林的偏差。


樹木清單中包含銀葉樹、烏心石、楓香、豬腳楠、台灣肖楠、水黃皮、水柳、福木、棋盤腳、野牡丹、土沉香、槲樹、刺桐、鴨腳木、厚殼桂。


豬腳楠(紅楠)是全台灣廣泛分布的種類,尤其在中低海拔很多闊葉林都以豬腳楠為最優勢樹種,在植群分類中,無論是「楠榕林帶」或是「樟殼林帶」,紅楠都是很優勢的樹種,簡單說台灣自然環境中紅楠本來就超級多,如果只因為會排放「異戊二烯」,就不建議種植,那是不是更應該要把野外的紅楠砍掉,才有助於減少「異戊二烯」呢?鴨腳木(江某、鵝掌柴)也跟紅楠一樣,台灣中低海拔森林中到處都有,數量也是超級多。以上兩種樹木,果實成熟時,也提供鳥類、飛鼠與松鼠重要的食物資源。


野牡丹是台灣低海拔森林分布與數量都極為普遍的灌木,尤其是淺山環境,夏季總能見到漫山遍野的綻放紫色的花朵。這花朵可是許多甲蟲與蜂重要的蜜源。

楓香、水黃皮這兩種樹木,則是公園、校園與行道樹極為常見的樹木。


水柳澤是很多河川中上游或是濕地非常重要的樹木,尤其近年河川下游的人工溼地或公園中的水域週邊,最常種植的濱水植物,就是水柳,還是琺蛺蝶、黃襟蛺蝶幼蟲的食草植物。


台灣肖楠於2017臺灣維管束紅皮書中被列為易危(Vulnerable,VU)等級,目前是許多人工林選用的樹種,是台灣少數原生樹種中適應低海拔環境的種類,生長速度不會太快,卻能提供良好質地的木材,因此相當到歡迎。


以上簡單說明,其實這些樹木都在我們身邊,無論是服務人類或服務生態系,都有很多的優點,我們就因為「異戊二烯」一個缺點,就要忽視它們其他更多的優點。


根據研究「異戊二烯」這類的揮發物質,與車輛排放的空氣污染物快速反應,提高臭氧的濃度。此時,是否也應當減少汽車的數量呢?「異戊二烯」是臭氧產生最重要的前驅物質,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但也不能因小失大、以偏概全否認這些樹木更多的優點。


別忘了,豬腳楠、鴨腳木、楓香、水黃皮、水柳、台灣肖楠在台灣的野外數量非常非常多,如果只是建議不要種植,猶如杯水車薪……況且其中很多植物,還是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列名於推廣原生植物種植的名單中。


以上論點,建議環境部必須要多多考慮,而且必須與相關權責機關討論過後再行定奪,不應當直接公開,造成沒有必要的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