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道是深入山林的線型空間,為避免過多人為設施對自然造成影響,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倡議「手作步道」,並規劃跨科際的「步道學」,培訓「步道師」,以為步道工程帶來全新的思維。為強化步道維護在生態面向的專業考量,以及將手作步道場域納入生態關注事項,避免受到後續開發破壞,台灣千里步道協會(簡稱千里步道)與中華民國生態專業技術服務商業同業公會(簡稱生態公會)特別簽訂首份專業合作MOU-「生態專業協力手作步道合作備忘錄」,宣示專業合作、生態情報共享等行動。藉由在千里步道第五期「步道學實務課結業及成果發表」場合,邀請步道相關主管機關、步道設計專業、社區大學、步道師共學社群與參訓學員共同見證。
千里步道表示,自2013年規劃跨科際專業步道人才培訓與教育推廣課程「步道學」,並於2015年研商各國經驗發展各級「步道師」認證體系,2017年獲得經濟部智財局核准「手作步道商標註冊」,進一步在2018年制定公布「步道師認證體系及手作步道活動準則」,初步完備手作步道制度。十多年來,步道學入門課與全國各地13所社區大學合作,截至2024年底已開設33期,培訓近千人,並與各地步道主管機關合作,形成看守步道的在地網絡。各級步道師,目前已有12組榮譽步道師、3位資深步道師、9位步道師、22位實習步道師、39位種子師資。本次為第五期實務課,結合北區六校三地同步,完成北台灣18條步道的規劃報告,結業的近50位學員中,未來也有機會加入步道師共學社群,持續訓練投入。
千里步道強調,在此過程中,生態專業者的協助始終是核心堅持,手作步道六項原則之首,即強調「尊重環境生態」的價值,步道學入門課有關棲地與自然生態等課程,向來都有生態專業師資授課,步道學實務課中從圖資套疊到基地分析,都需要全面考量生態區位,做到迴避、縮小、減輕、補償等原則。此次與生態公會簽訂首份專業合作MOU,可以說是生態專業合作正式化,並擴大到步道也能積極扮演生態廊道連結的目標。
生態公會表示,隨著公共工程納入生態檢核,生態專業的重要性日益被看重,為了確保生態專業從業人員的技術品質提升與產業自律,2022年成立商業同業公會,致力於擔任「棲地・物種・人」、「產・官・學」、「政府政策・人為開發・生態產業」等各面向間的連結橋梁,藉以提昇精進生態產業之專業技能。
生態公會指出,為進一步推動生態關懷的主流化,公會除了服務生態產業會員之外,準備擴大與其他關心生態環境的NGO、企業相互結盟,此次與千里步道協會簽訂的「生態專業協力手作步道合作備忘錄」是公會邁出的第一步。合作內容包括:實踐生態網絡合作平台、共享生態情報資訊與圖資、共同推動生態綠領就業與國家綠道及步道生態監測研究,以及共同發展步道學課程與步道師專業人力培訓與認證,確保手作步道品質之把關與落實生態考量。
步道學實務課成果發表暨手作步道專業合作MOU簽署儀式
時間:2025年1月19(日)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
地點:基隆仁愛國小二樓多功能教室(基隆市仁愛區仁二路139號;近基隆廟口)
與會貴賓:經濟部水利署臺北水源特定區管理分署劉秀鳳分署長、客家委員會產業經濟處江志成處長、新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楊宗珉局長、交通部觀光署東北角及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林佳鋒主任、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張晉、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宜蘭分署陳建忠、林政勳、新竹分署杜易倉、生態專業技術服務商業同業公會黃于玻理事長、經典工程顧問有限公司劉柏宏創辦人、基隆社區大學蔡素貞校長、羅東社區大學吳國維校長、第一屆榮譽步道師伍玉龍、千里步道協會資深步道師文耀興、李嘉智與步道師共學社群等。
活動流程
08:50~09:10 報到
09:10~09:25 課程設計精神與願景
09:25~09:30 步道學專業合作MOU簽署儀式/生態專業技術服務商業同業公會
09:30-09:40 貴賓致詞
09:40~11:30 步道小組報告
11:30~12:00 講師與專家來賓回饋
12:00~13:20 午餐
13:20~15:20 步道小組報告
15:20~15:50 講師與來賓專家回饋
15:50~16:30 綜合交流回饋
16:30~17:00 頒證與合影
17:00~ 賦歸,期待步道上的相聚